全文摘要:
高校学者与企业技术专家围绕智能计算架构与基础软件生态,国产AI算力硬件(GPU、TPU)的基础软件栈路线,SYCL、Triton等技术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等展开交流讨论。
6月22日,智能计算架构与基础软件生态研讨会在济南顺利召开。此次会议由CCF系统软件专委会、RISC-V+AI算力生态委员会(RACE)主办,由山东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、山东省计算中心(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)和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。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召开,有近200名专家和学生现场参加本次会议,线上观看直播的人数突破1000余人。
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、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谢涛教授,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副所长翟季冬教授,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林咏华总工程师,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姜炳刚出席了此次会议。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戴鸿君教授主持。高校学者与企业技术专家围绕智能计算架构与基础软件生态,国产AI算力硬件(GPU、TPU)的基础软件栈路线,SYCL、Triton等技术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等展开交流讨论。
谢涛教授在报告《RISC-V+AI算力生态建设:机会与挑战》中指出,国外AI算力软件生态壁垒高筑的现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国内AI芯片厂家正逐渐降低与国际先进芯片的性能差距,建议以推动RISC-V国际标准和共建国际开源软件生态为双抓手向国际借力,不断缩短软件背后的生态差距。
翟季冬教授在报告《八卦炉:面向国产智能算力核心基础软件》中提出,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在自动驾驶、具身智能、公共安全和科学计算等领域广泛应用,构建国产智能算力系统至关重要,优秀的系统软件及软件生态可以降低大模型在不同AI芯片的适配开销。
林咏华总工程师在报告《大模型时代的计算系统挑战与机会》中呼吁,面对当前模型更大、模态更多、上下文更长的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,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加入开源生态的共建完善之中,为开源社区贡献力量。
22日下午,来自达摩院、算能等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,围绕“加速RISC-V+AI算力基础设施创新”“异构软件栈实践的经验”“UXL加速异构开发的思路”“玄铁RISC-V AI软硬件平台的最新进展”“算能工具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”“基于Triton的编辑器工作以及Triton+Linalg在不同GPU的应用路线图”“开源开放智能算力芯片基础软件和SYCL编译工具链方面的贡献与支持”等主题展开深度探讨。
下一步,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,积极推进智能计算架构融合和软件生态建设,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、关键性技术成果,助力基础软硬件架构创新发展,加速国产AI算力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,不断提升算力的普惠易用水平。
相关新闻
-
2025-04-18
超算&AI应用周报Vol.53 | 智谱6款GLM模型、Skywork-OR1、InternVL3、HiDream-I1上线
-
2025-04-18
机器化学家:算力=智力=研究力
-
2025-04-17
最佳实践Vol.35 | Wan2.1-ComfyUI实操:玩转AI视频,让文字、图片一键动起来
-
2025-04-17
科研更“晋”一步 - 国家超算互联网生态沙龙在太原顺利开展
-
2025-04-16
智谱GLM开源模型系列上线,32B性能比肩DeepSeek-R1